2017年IPO通过率77.87% 严审关口前移料成新股发审“常态”
数据显示,2017年证监会发审委共审核488家公司首发申请,380家获通过,全年IPO通过率为77.87%。专家认为,新股发行从严审核这一趋势不会改变,监管层正在对券商等保荐机构提出更高要求,严审关口前移到券商等中介机构处将成为2018年新股发审工作“常态”。同时,在新股发行常态化机制日益健全的情况下,股票发行将得到优化,优胜劣汰将更明显。
低通過率或成未來常態
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IPO通過率爲77.87%,而2016年該數據爲90.6%。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2017年IPO數量遠高于2016年,反映IPO審核效率提升,特別是新一屆發審委上任以來,一共審核90家公司,平均審核周期較前幾年大幅縮短。不過,與2016年相比,2017年審核通過率有所降低,“大發審委”任職以來的通過率不足60%,表明新一屆發審委在簡化流程提升審核效率的同時,對新股發審把關趨于嚴格,特別是更加注重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財務數據真實性、合法合規性等問題。如此,盡管通過率降低,但上市公司質量得到提升,優質公司能夠盡早排隊上市。
潘向東表示,新股發行對于股票市場而言是“源頭活水”,加快新股發行節奏將大幅減少企業的排隊時間,爲企業提供更廣泛的資金來源渠道。在縮減審核周期的同時,也需要嚴格控制首發企業的整體質量,讓更多符合發行條件的優質企業上市,這樣既能提高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比例,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又能夠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中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袁緒亞認爲,2017年IPO通過率較2016年下降,直接原因是2017年9月開始,隨著新一屆發審委行使職責,IPO趨嚴漸成“常態”,讓市場重新審視新股發審工作,其積極效應和影響巨大。
“高標准、嚴要求的趨勢下,IPO通過率低于以前可能是未來常態。”普華永道中國審計部合夥人孫進表示,IPO被否的原因涉及經營能力持續性、企業會計及財務問題、信息披露、內控體系、合規性等,排隊企業應做好自檢自查。預計監管層還將會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改革,諸如完善退市制度、並購重組制度等,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的質量,這也是建設資本市場強國的必然要求。
嚴審關口將前移至券商
證監會數據顯示,2017年12月20日至12月28日,20家擬IPO企業終止審查,2017年全年終止審查的擬IPO企業數量是131家,而2016年終止審查企業的數量是77家。
業內人士認爲,發審會只是IPO最後一個環節,之前還有見面會、反饋會、初審會等。嚴格審核向前端延伸,清除一部分以各種手段占據IPO排隊環節的公司,可大幅提高IPO審核效率,使IPO融資渠道更加暢通,讓優質公司盡早上市。
潘向東認爲,除發審會審核趨嚴外,監管部門針對券商保薦機構存在的盲目搶進度卡位置、基礎工作不紮實、申報材料質量不高等問題提出新的要求,對于問題多的保薦機構進行提醒或者通報,納入發行部誠信檔案,這樣一來,保薦機構將提高保薦項目的標准和門檻,在IPO審核進入發審委環節之前就有較高的把控要求,進一步提高效率,讓優質公司早日上市。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負責人田利輝表示,新股發審工作是個系統工程,應該共同把關,特別是在保薦制下,券商保薦機構需要認真履責,如果出現問題,需要嚴懲不怠。只有大力懲戒不負責任的保薦人,才能讓券商保薦機構審慎從事,嚴謹履職,從而不讓不良企業出現在發審的隊列中。
袁緒亞認爲,IPO保薦環節,需要由各中介機構嚴格把關。作爲保薦總協調和主導的證券公司更重要。將IPO質量控制前置到保薦機構,從2017年10月開始,就成了各證券公司的自覺行動。IPO問題公司對保薦機構影響巨大,對證券公司分類評級打分等影響也是極爲直接的。有鑒于此,證券公司積極響應證監會嚴格監管和自覺行使保薦機構的職責已成業內共識。
優勝劣汰將更明顯
證監會日前表示,將保持定力,適當加快新股發行節奏,不斷健全新股發行常態化機制,著力化解存量。
潘向東表示,新股發行節奏適當加快需要找到均衡,既要兼顧市場穩健運行,也要顧及投資者的感受。實際操作中,一是需加大IPO企業全面現場檢查力度和質量,防止企業“帶病上市”;二是要完善審核制度,並找到化解存量和保證質量之間的平衡點。
田利輝認爲,2018年新股發審工作重點有三方面考量,一是如何保障優質企業及時上市;二是如何在做好市場預期管理的前提下增大上市公司數量;三是如何提高券商保薦機構工作質量。
袁緒亞表示,2018年新股發審工作重點在四個方面:一是將符合産業發展的好公司審核發行,扶持新興産業的發展。如何審視和把握國家産業政策、經濟發展趨勢與IPO審核的對接成爲關鍵;二是盡管在國有企業中需要IPO的公司越來越少,但配合國企改革,將更好的國有企業IPO,壯大國有經濟也是發審工作的一個重大課題;三是如何接受新三板公司,通過IPO轉板主板市場;四是如何把握和調控IPO上會的數量與節奏,是發審
周小川:增強宏觀調控和防範金融風險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12月11日,人民银行厅局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轮训第1期研讨班在北京开班。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周小川出席并作开班辅导报告。
周小川指出,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人民銀行的首要政治任務。人民銀行全系統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深入系統學習,結合工作實際抓好落實,真正把十九大精神學懂弄通做實。
周小川強調,要緊密聯系人民銀行的工作實際,以更加堅定的信念和擔當,繼續堅持好新發展理念,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同把握黨的十九大做出的各項戰略部署貫通起來,進一步明確新時代金融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著力點和主攻方向,著力增強做好宏觀調控和防範金融風險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
【延伸閱讀】
“脫虛向實”效果怎樣?央行昨天透露的一個重大利好被許多人忽視!
經過10月份的短暫回落,人民幣新增貸款11月再度攀升至萬億以上,顯示出實體經濟依然維持較爲強烈的融資需求。
央行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新增貸款1.12萬億元,比上月多增4568億元,其中居民和企業部門均貢獻了數量可觀的新增信貸。在信貸的拉動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1.6萬億元,比上月多增5600億元。
居民、企业贷款需求“双轮驱动”
數據顯示,1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12萬億元,無論從同比還是環比口徑比較,均大幅增加。
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依舊“生猛”,增加620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02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178億元。
“可見,樓市調控的效應釋放得比預期更慢,當然這其中可能也存在房地産市場內部結構調整的原因。一二線城市限購、限價後抑制的購房信貸需求,可能一定程度上被一些三四線城市新增需求所彌補。”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
企業貸款也“毫不示弱”。11月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5226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4275億元。
中泰證券固收團隊發布的報告指出,結合非標和債券融資不同程度的收斂,非金融企業貸款高企主要是在政策引導下和市場利率走高下,融資需求向銀行信貸再度騰挪。
在信貸的強力拉動下,社會融資規模也超預期增長。1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1.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346億元,比10月則多增5600億元。
經記者計算,人民幣貸款對于社會融資規模的貢獻率達到了71%。連平認爲,表內信貸的超預期增長,結合社融數據可見,目前“脫虛向實”的效果是顯著的,預計未來這一趨勢將繼續。
M2实现预料中的反弹
廣義貨幣(M2)增速則暫停了下降態勢,略有回升。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M2余額167萬億元,同比增長9.1%,增速比10月末高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2.3個百分點。
連平認爲,M2增速反彈實屬意料之中。10月M2回落主要是由于財政存款大幅增加,嚴重拖累了M2增速約0.3個至0.4個百分點。通常財政收支對M2的影響屬于擾動式影響,而並非趨勢性的,隨著11月財政存款下放,此前其對M2的擾動影響也就會減弱。
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闫玲從結構方面測算,金融部門持有的M2增速從9.5%回升至15%,不再是拖累因素;在非金融部門持有的M2中,企業部門同比增速觸底回升,從10月的7.9%升至11月的8.0%。
M2的反彈對于貨幣政策的影響並不大。連平預計,短期貨幣政策將以維持市場流動性平穩跨年爲主。時至年末,央行近期調控可能更多地考慮跨年流動性需求。MPA、流動性監管、去杠杆帶來的負債端壓力、貨幣市場利率上升、美國可能的加息等都給年底金融機構流動性是否充足帶來不確定性。
他認爲,爲降低甚至消除這些不確定性影響,央行很可能進一步加強預調和微調,以確保市場流動性穩定可控。(來源:上海證券報)
“引进来+走出去”路径明晰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将深入推进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要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开放,其中包括资本市场领域的改革开放。预计未来资本市场开放将着重在放宽外资投资准入限制、扩大债券市场开放、加快期货市场双向开放方面推出多项措施,资本市场将沿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稳步运行。
放寬外資准入限制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近日表示,爲落實十九大關于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重要部署,中國政府近期宣布,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股權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上述措施實施三年後,股權比例不受限制。這是證監會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之一,標志著我國在放寬金融服務業准入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
方星海表示,放寬證券期貨業的准入限制,目的就是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通過引進優質、領先的外資證券、期貨和基金機構,鼓勵中外機構的互利合作和良性競爭,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起來,提升中國證券期貨行業的整體素質,增強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外資投資證券、期貨公司比例限制提高,意味著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邁出堅實步伐,外資不僅可以參股,還可以有控股的選擇,這將有助于提升外資投資的積極性。長期來看,無論是放寬外資入股證券、期貨公司股權比例限制,還是期貨市場將逐步引入境外投資者參與原油、鐵礦石等特定品種的期貨交易,這些開放舉措有助于資本市場進一步吸引更多各類長期資金和國際長期機構投資者入市,有助于改善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在持續提升市場開放度的過程中,監管制度也將不斷完善,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也將加快。
潘向東認爲,明年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點是落實和細化證券期貨行業外資准入政策,進一步推進境外上市備案制度改革以及推進滬倫通的論證。與QFII、RQFII相關的政策也將進一步完善。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要強化監管,防範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要根據市場實際運行情況,及時對政策進行調整,同時促進金融服務機構圍繞對外開放積極推進金融創新,不斷加強境內外投資、貿易等積極交流和有序競爭,將更多有效的境外資金引入國內市場,服務實體經濟。
債市對外開放潛力大
債券通“北向通”上線試運行後,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的障礙被清除。業內人士表示,債券通實現了內地債券市場與全球其他金融市場對接,是推動資本市場開放的有力抓手,標志著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
國家外彙管理局局長潘功勝表示,債券市場對外開放還有很大潛力。這兩年,中國在債券市場開放方面走得比較快,這是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債券市場開放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到中國市場發行債券,也就是熊貓債,二是開放境外投資者來中國債券市場進行投資和交易。
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彙管理局已發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債券市場准入方面提供較大便利。國際上三大債券指數供應商——花旗、JP摩根、彭博也在研究、評估中國債券市場。下一步,在債券市場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軟性環境方面建設,讓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券市場投資的界面更加友好;債券市場基礎實施的互聯互通;完善債市市場信用評級、會計制度、稅收制度等。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表示,債券通將在推動中國債市納入全球主流債券指數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有助于加快內地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國際化將加速資本市場的制度化進程,從而提升整體交易的便捷性和資金配置的效率。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隨著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境外投資者參與範圍逐步擴大,國內債券市場將加快融入全球金融市場,通過開放促使債券市場加快改革創新,健全相關體制機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評級、承銷等配套服務水平。
加快期市雙向開放
方星海表示,證監會將秉承“自主開放、合作共贏”的方針,加快推進期貨市場雙向開放。近期,證監會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擬放寬外資入股期貨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希望通過境外股東的進入,爲我國期貨公司發展引入新的理念和經營方式,提升其市場競爭力。同時將創造條件,爲期貨公司走向全球市場提供各種必要的支持。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表示,中國即將推出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原油期貨,以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期貨市場交易。在此背景下,提高外資投資期貨公司比例限制,有利于促進境外投資者入市,增強期貨市場的影響力。
南華期貨總經理羅旭峰表示,“一帶一路”爲國內期貨市場雙向開放帶來新契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俄羅斯與東歐的天然氣、石油、有色金屬和煤炭,西亞和北非的銅、鐵、磷、礦等都具備發展潛力,中國期貨市場可在商品領域與上述國家開展多元化合作。
業內人士認爲,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無論是國際化品種開發,還是期貨公司設立境外分支機構,都應把找准市場定位、鎖定國際市場服務對象作爲雙向開放的重要工作。
新三板与“四板”拟纳入《证券法》调整 逾3.1万家企业将受益
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部分,新三板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俗称“四板”市场)正在得到重视,在两大层次市场不断规范并实现企业数量和融资快速扩容的同时,其市场地位和法律地位有望得以巩固。
在此之前,《證券法》修訂草案已將證券交易場所劃分爲證券交易所、國務院批准的其他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新三板)和按照國務院規定設立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三個層次。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新三板企業數量已超1.1萬家,而全國40家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挂牌企業也已超過2萬家,兩大層次市場企業數量超過3.1萬家。
近5年來,新三板市場實現企業數量和融資規模快速擴容。截至今年10月末,挂牌公司達到11619家,其中,中小微企業占比達94%,高新技術企業占比達到65%;行業覆蓋從初期的12個行業門類發展至覆蓋全部行業門類,新經濟特征突出。
近5年來,新三板累計共有5328家挂牌公司完成股票發行,實現股權融資3818.34億元,一批處于研發階段尚未盈利的企業也順利完成融資。在發生融資的挂牌公司中,戰略性新興産業、“中國制造2025”重點突破領域融資占比不斷提高。
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認爲,新三板通過挂牌程序和融資、交易、定價等靈活的制度設計安排,爲中國大量有融資需求但難以獲得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資渠道。
另外,新三板積極吸引民間資本支持,目前創新投資基金(VC)、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持股的挂牌公司數量占比超過60%。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2016年以來,大多數VCPE投資的項目通過新三板實現退出。此外,在企業挂牌不斷提升規範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質量後,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截至目前,已有5800多家挂牌公司通過銀行推出的專項金融産品,獲得貸款逾5000億元。
目前,並購重組也是新三板市場的一大特點,也是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面。截至今年10月末,挂牌公司累計披露重大資産重組和收購922次,交易總額1443.83億元,其中七成以上屬于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公司進行産業整合,或傳統制造業公司謀求轉型升級實施整合。同時,上市公司收購挂牌公司也日益頻繁。
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層面,國務院辦公廳今年1月份已印發《關于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的通知》;7月份證監會制定出台的《區域性股權市場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已開始實施。目前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正在逐步規範市場發展,其中清理異地挂牌企業、合並區域內市場正同時推進,另外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也成爲地方政府培育IPO標的和提高轄內資産證券化水平的起步平台。
業內人士認爲,近幾年,新三板市場以及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幫助更多中小微獲得低成本資金,很大程度上實現助推産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未來兩大層次市場納入《證券法》調整範疇,將提升市場的法律地位,夯實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的基礎地位,有助于提升市場服務挂牌企業的能力,逾3.1萬家企業將受益。
设立独资企业 外资私募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海外机构正加速布局中国市场。除了与合作伙伴设立合资公司以外,目前越来越多外资机构设立外商独资企业(WFOE)以进一步开展与中国市场相关的业务。其中,先后有7家机构的WFOE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其他一些机构也通过WFOE的设立进一步构建中国业务版图。
紛紛設立WFOE
近一兩年來,外資機構設立外商獨資企業進入高潮期。據統計,全球資産管理規模排名前50的機構中,超過半數在上海設立了外商獨資企業。
其中部分機構以WFOE爲主體申請開展私募基金管理業務。今年1月4日,富達全資子公司——富達利泰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正式完成登記,成爲首家可在中國境內募資、投資A股市場的外商獨資私募機構。之後,瑞銀、富敦、英仕曼等機構陸續完成了登記。上周,這一名單進一步擴容,惠理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景順縱橫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路博邁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三家外資機構登記成爲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
除了上述7家已完成登記的外資機構外,還有諸多正處于准備進程中的機構,他們設立WFOE的下一步目標也是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今年7月4日,紐銀梅隆投資管理設立WFOE就曾明確表示:設立外商獨資企業長遠將讓紐銀梅隆投資管理能爲中國高淨值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打造和分銷在岸私募基金。
另一部分外資機構亦通過WFOE深度挖掘中國市場的機會。11月15日,宏利宣布旗下WFOE機構——宏利投資(上海)有限公司正式開業,該公司意在拓展中國機構客戶,爲其提供海外公開市場和另類資産投資策略;同時在中國發掘商業地産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資機會,考慮通過QFLP計劃介紹給境外客戶。
多管齊下加速布局
從外資機構近期的動作來看,出于對中國資産管理市場前景的樂觀預期,諸多機構紛紛多點發力,以強化其在中國市場的布局力度。
對于中國市場的前景,宏利執行副總裁、亞洲財富與資産主管杜汶高表示,預計到2021年,中國資産管理市場規模將達到10萬億美元,涵蓋公募基金、養老金和機構業務。公募基金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5%,到2030年將達到約2.7萬億美元。中國養老金市場規模將達到6萬億美元。此外,到2021年中國機構海外投資市場預計將增長至約1.4萬億美元。因此,中國是一個意義重大的市場。新成立的外商獨資企業是宏利中國藍圖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將與中宏人壽保險、泰達宏利基金等兩家合資企業相輔相成,形成在中國市場的三個渠道。
由于與合作夥伴的磨合問題,此前一些外資機構曾經一度退出合資公司,紐銀梅隆、惠理都是這方面的案例。而未來外資機構則能以更爲靈活的形式布局中國市場。比如Vanguard很早就表達過未來在華開展公募業務的願景,但出于經營理念的考慮,Vanguard不傾向于成立合資公司。而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資的進一步開放,外資機構開拓中國市場則有了更多模式可以選擇。
1227家公司预报全年业绩 707家净利增长
其中,79家公司实现扭亏;60家公司净利润进入了“10亿元俱乐部”队列
近期,不少上市公司對2017年的業績進行了預報。據數據統計,截至11月5日,兩市共有1227家公司預報了全年的業績狀況。
其中,有707家公司預計淨利潤同比有不同幅度的增長(按預告淨利潤最大變動幅度爲指標排序,下同),占比約爲58%。從預告類型來看,有79家公司稱將在今年實現扭虧。從預計的淨利潤金額來看,有60家公司進入了“10億元俱樂部”隊列(以預告淨利潤下限這一指標排序,下同).
預計淨利潤同比增長幅度最大的企業是衆泰汽車。該公司稱,預測今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長1350.72%-1469.41%。今年4月初,公司完成重大資産重組,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産的方式收購了永康衆泰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導致公司淨利潤大幅度增長。其中2017年永康衆泰汽車有限公司預計完成淨利潤14.3億元至15.1億元,超過永康衆泰汽車業績承諾2017年度完成14.1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潤指標。扣除永康衆泰汽車第一季度淨利潤和收購永康衆泰評估增值本年應攤銷金額,預計上市公司2017年度歸屬于母公司的淨利潤爲12.59億元至13.62億元。
在淨利潤同比增長幅度較高的幾家企業中,從公司對外解釋的增長原因中可以看出,並購仍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
在這1227家公司中,預測淨利潤最高的企業是甯波銀行,公司稱,由于業務規模擴大、盈利能力增強,預計今年全年的淨利潤約爲85.9億元至93.7億元。緊隨甯波銀行之後的是海康威視,公司稱,今年的業績持續穩健增長,全年淨利潤將約爲85.38億元至100.23億元。
相較上述公司,還有40家公司預計今年的淨利潤同比下降將超過100%。預計虧損金額超過1億元的企業共有21家,其中,易成新能預計虧損金額超過10億元。
易成新能稱,年初以來,金剛線替代傳統砂線切割工藝在單晶矽切片工藝基本實現完全替代,大批多晶矽切片企業將傳統砂漿切片機改造爲金剛線切割工藝。受此影響,公司傳統客戶大幅減少對晶矽片切割刃料的采購,産品銷量和單價均出現大幅下滑;此外,受行業變化影響,2017年第四季度,公司擬關停母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平頂山易成新材料有限公司部分晶矽片切割刃料生産及加工業務,虧損的主要原因是計提固定資産減值准備和存貨跌價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