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央行网站4日刊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题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署名文章。周小川表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总体看,我国金融形势是好的,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领域尚处在风险易发高发期,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压力下,风险点多面广,呈现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特点,结构失衡问题突出,违法违规乱象丛生,潜在风险和隐患正在积累,脆弱性明显上升,既要防止“黑天鹅”事件发生,也要防止“灰犀牛”风险发生。
周小川說,一是宏觀層面金融高杠杆率和流動性風險。高杠杆是宏觀金融脆弱性總根源,在實體部門體現爲過度負債,在金融領域體現爲信用過快擴張。二是微觀層面金融機構信用風險。近年來,不良貸款有所上升,侵蝕銀行業資本金和風險抵禦能力。債券市場信用違約事件明顯增加,債券發行量有所下降。信用風險在相當大程度上影響社會甚至海外對我金融體系健康性信心。三是跨市場跨業態跨區域影子銀行和違法犯罪風險。一些金融機構和企業利用監管空白或缺陷“打擦邊球”,套利行爲嚴重。理財業務多層嵌套,資産負債期限錯配,存在隱性剛性兌付,責權利扭曲。各類金融控股公司快速發展,部分實業企業熱衷投資金融業,通過內幕交易、關聯交易等賺快錢。部分互聯網企業以普惠金融爲名,行龐氏騙局之實,線上線下非法集資多發,交易場所亂批濫設,極易誘發跨區域群體性事件。少數金融“大鳄”與握有審批權監管權的“內鬼”合謀,火中取栗,實施利益輸送,個別監管幹部被監管對象俘獲,金融投資者消費者權益保護尚不到位。
周小川表示,需科學分析金融風險成因。具體而言,當前金融風險隱患是實體經濟結構性失衡和逆周期調控能力、金融企業治理和金融業對外開放程度不足以及監管體制機制缺陷的鏡像反映。一是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體制問題引致風險系統性。二是治理和開放機制缺陷引致風險易發多發性。
周小川認爲,防控金融風險要立足于標本兼治、主動攻防和積極應對兼備。科學防控風險,處理好治標和治本辯證關系,要把握四個基本原則:一是回歸本源,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避免金融脫實向虛和自我循環滋生、放大和擴散風險。二是優化結構,完善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産品體系,夯實防控風險微觀基礎。三是強化監管,提高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能力,將金融風險對經濟社會沖擊降至最低。四是市場導向,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減少各種幹預對市場機制扭曲。
周小川說,堅持問題導向,推進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改革開放。一是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要嚴把市場准入關,加強金融機構股東資質管理,防止利益輸送、內部交易、幹預金融機構經營等行爲。建立健全金融控股公司規制和監管,嚴格限制和規範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從制度上隔離實業板塊和金融板塊。推進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改革,切實承擔起風險管理、遏制大案要案滋生的主體責任。
二是深化金融市場改革,優化社會融資結構。積極有序發展股權融資,穩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拓展多層次、多元化、互補型股權融資渠道,改革股票發行制度,減少市場價格(指數)幹預,從根上消除利益輸送和腐敗滋生土壤。加強對中小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完善市場化並購重組機制。用好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利器,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多元化投資主體,切實幫助企業降低杠杆率,推動“僵屍企業”市場出清。積極發展債券市場,擴大債券融資規模,豐富債券市場品種,統一監管標准,更好滿足不同企業發債融資需求。深化市場互聯互通,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拓展保險市場風險保障功能,引導期貨市場健康發展。
三是不斷擴大金融對外開放,以競爭促進優化與繁榮。從更高層面認識對外開放意義,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大方向,不斷推動有關政策改革,更好實現“三駕馬車”對外開放:一是貿易投資對外開放。二是深化人民幣彙率形成機制改革,既要積極有爲,紮實推進,又要順勢而爲,水到渠成。三是減少外彙管制,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便利對外經濟活動,穩妥有序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在維護金融安全前提下,放寬境外金融機構市場准入限制,在立足國情基礎上促進金融市場規制與國際標准進一步接軌和提高。
周小川表示,堅持底線思維,完善金融管理制度。一是加強和改進中央銀行宏觀調控職能,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隨著我國金融體系杠杆率、關聯性和複雜性不斷提升,要更好地將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結合起來。貨幣政策主要針對整體經濟和總量問題,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和物價水平基本穩定。宏觀審慎政策則直接和集中作用于金融體系,著力減緩因金融體系順周期波動和跨市場風險傳染所導致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二是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加強統籌協調。中央監管部門要統籌協調。建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強化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範職責,切實落實部門監管職責。金融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要強化金融風險源頭管控,堅持金融是特許經營行業,不得無證經營或超範圍經營。一手抓金融機構亂搞同業、亂加杠杆、亂做表外業務、違法違規套利,一手
9月CPI涨幅回落 四季度料维持低位
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9%,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专家表示,全年CPI同比涨幅有望控制在2%以内,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
食品價格同比下降
“9月CPI同比漲幅有所回落,主要是受食品價格同比下降影響。”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食品價格8月環比上漲1.2%,9月漲幅回落至0.5%。總的來看,今年以來食品價格連續8個月同比負增長。
溫彬指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升級步伐加快,去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爲30.1%,比2012年下降2.9個百分點,接近聯合國劃分的20%至30%的富足標准;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支出占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分別比2012年提高2.0、0.7和1.3個百分點。由此看來,進一步降低食品在CPI構成中的比重可以更好地反映物價水平。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今年以來,CPI同比表現溫和,但也需關注。CPI食品項同比漲幅明顯偏低,CPI非食品項明顯走高,通脹壓力可能逐漸顯現。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構成CPI的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同比七升一降。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下降0.4%,影響CPI下降約0.11個百分點。其中,畜肉類價格下降7.5%,影響CPI下降約0.37個百分點;鮮果價格下降3%,影響CPI下降約0.05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下降1%,影響CPI下降約0.02個百分點;蛋類價格上漲3.7%,影響CPI上漲約0.02個百分點。
通脹有望維持低位
溫彬表示,今年國慶和中秋節期間消費需求旺盛,預計10月CPI環比漲幅上行,但考慮到去年四季度基數效應,全年CPI同比漲幅可控制在2%以內,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健中性。
從CPI的細項來看,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闫玲表示,豬價變動仍是CPI走勢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11月左右將迎來豬肉消費旺季,豬價同比降幅可能繼續收窄。不過,預計全年CPI水平依然不高,貨幣政策仍將維持穩健中性。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表示,四季度通脹有望維持在較低位置,突破2%的可能性較小。首先,去年四季度基數相對較高。其次,豬價可能重返周期下行通道,出現震蕩回調,食品價格整體上漲的動力可能有所減弱。非食品受制于基數,上升概率有限。最後,金融去杠杆政策延續,貨幣環境仍處于中性偏緊的狀態,M2在低位徘徊,整體來看不支持通脹上行。
對于PPI,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爲,産能和環保限産將使PPI同比漲幅保持在6%以上,全年PPI平均漲幅可能爲6.4%。煤炭、水泥、鋼鐵等産業産量減少或增長放緩。在需求保持穩定的同時,供給收縮對工業産品價格形成支撐,已經並將持續支撐PPI上漲。由于大宗商品價格難以繼續大幅上漲,輸入性因素對PPI的擡升作用減弱。四季度翹尾因素顯著走弱,PPI不會持續大幅攀升。
kb体育官网下载投資祝您十一中秋愉快!
声声祝福,请微风替我传送,缕缕翔云,托流水替我寄予。虽然忙忙碌碌无法常相聚,但牵挂的心未曾停止,十一中秋就要到来,kb体育官网下载投资在此先祝您十一中秋愉快!
中行報告預計三季度GDP增速同比持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28日发布的《2017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显示,三季度,受房地产收紧效果显现、“环保风暴”及季节性因素等影响,中国经济始于去年四季度的企稳回升动能有所减弱。预计三季度GDP增长6.7%左右,较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CPI上涨1.8%左右,同比小幅回升。
報告表示,展望四季度,中國經濟具有保持平穩運行的基礎。從外部環境看,世界主要經濟體總體步入上行通道,全球經濟總體穩健複蘇。從國內看,“三去一降一補”深入實施,去庫存效果顯著,房地産投資等好于預期,去産能推動供需矛盾改善,工業品價格回升,政府也會更加重視落實降低實體經濟成本,企業盈利總體延續改善趨勢。新動能持續積蓄,新産業、新産品、新業態繼續加快成長,有利于抵消傳統産業調整帶來的下行壓力,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穩定性。隨著季節性因素的消退,四季度部分指標增速會較三季度有所恢複。
“最严减持令”发威 多公司改道现金收购
并购重组审核收紧,现金收购股权成“捷径”。去年曾定调收购北京央广联合传媒全部股权的乐金健康(300247)于9月12日晚间公司宣布,考虑到“监管政策尚不明确,本次交易已经耗时较长且审核结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双方协定先以2亿元现金收购标的公司21%的股权。
樂金健康並非孤例。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初步統計,今年6月起,已宣布重組方案的上市公司中,已經有億利潔能、西部礦業、金信諾、大同煤業、實達集團和東方網絡等7家公司正式宣布終止發行股份購買資産,改爲現金收購,且不再構成重大資産重組。
自去年監管加壓以來,直接宣布以現金方式收購資産的上市公司開始增多,今年下半年以來似乎更爲明顯。有投行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現金收購”趨熱一方面和監管部門對增發、重組和股東減持的監管不斷加壓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國企改革推進有關。
改道現金收購
主營桑拿、保健器材等健康産品的樂金健康(300247),2011年轉型發力大健康領域;而央廣聯合傳媒則是全媒體營銷和健康産品服務的提供商,旗下投資了現代化中醫綜合性醫院北京天健醫院等,實際控制人爲黃勇偉、黃婷婷。
按照去年11月樂金健康與央廣聯合達成的框架協議,若央廣聯合VIE結構拆除成功,樂金健康將購買其股東直接或間接持有的目標公司全部股權,該交易將構成重大資産重組。今年1月,完美世界(002624)宣布將富創傳媒18.8%的股份以7000萬美元出售給黃勇偉,央廣聯合傳媒的VIE結構拆除。
如今內部整合工作雖已結束,但由于並購政策調整,交易耗時較長且審核結果具有較大不確定性,樂金健康和央廣聯合傳媒股東選擇了部分資産先行進入上市公司。
9月12日的方案顯示,央廣聯合傳媒全部股權的總對價是9.52億元,樂金健康先以2億元自有資金收購21%的央廣聯合傳媒股權。央廣聯合股東承諾,2017~2019年的淨利潤分別不低于8000萬、9000萬和1億元,3年累計淨利潤將不低于2.7億元。
數據顯示,央廣聯合傳媒去年營業收入8.14億元,盈利7777萬元,今年上半年營收4.64億元,盈利5053萬元,盈利能力符合獨立IPO上市的標准。樂金健康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爲4.48億元,利潤爲3446萬元;去年全年營收5.999億元,盈利8563萬元。
也就是說,若樂金健康若直接發行股份收購央廣聯合,需要涉及條款規避“借殼上市”,目前改爲先由2億元自有資金收購21%股權的交易則不構成重大資産重組事項,無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批准。
回溯今年8月,樂金健康表示,公司將先收購央廣傳媒部分股權,公司將繼續積極保持和監管部門的溝通與聯絡,一旦並購重組的政策放開,不排除在現金購買目標公司部分股份的基礎上,再次啓動收購目標公司其他股份的工作。交易中還約定,假設央廣聯合(或其所屬公司/資産)在協議期內啓動IPO或啓動並購重組,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樂金健康會配合。
無獨有偶,今年8月宣布,受中概股回歸A股政策影響,長信科技(300088)原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比克動力75%股權的計劃中止,改爲現金收購比克動力20%股權,剩下部分視情況重啓收購。
減持新政“發威”
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今年已有逾40家企業調整資産重組預案,主要都是修改標的資産範圍和收購方式。但自今年6月以來,已經有7家公司調整交易方案,決定終止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産,改爲直接現金購買,同時標的“縮水”爲原計劃中的部分資産和股權。
今年上半年,只有省廣股份等少數公司宣布將收購資産的支付方式從股份支付爲現金支付。結合多家上市公司的表述,這可能和近期頒布的“最嚴減持新規”有關系。根據5月27日的新規定,上市公司股東在非公開發行股份解除限售後的12個月內,通過競價交易減持的數量不得超過其持有該次非公開發行股份總數的50%,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産的也適用于相關規定。
例如,實達集團在回答交易所問詢時坦言,公司終止發行股份收購旭航網絡100%股權並改爲現金收購,主要是基于《減持新規》也適用于發行股份購買資産。“如本次交易繼續采取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的支付方式,較《減持新規》出台前交易雙方初步商定的交易方案存在重大實質性差異。”
豪泰科技收購標的上海紅生,其股東也表示鑒于近期資本市場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提議由上市公司直接現金收購所持的資産。該提議也受到了上市公司的歡迎:6月16日,豪泰科技宣布因受到軍改等客觀行業政策因素影響,原擬收購的“涉軍”企業同方潔淨不再是公司增發收購對象,僅收購上海紅生。交易規模縮小的情況下,直接采取了現金收購的快捷方式。
“直接用現金收購手續簡單,一般只要交易所把關。也有的‘套路’是先現金收購,而後交易對手再進行其他安排的情況,比如說再安排受讓股權或增發。”有投行人士表示,發行股份收購變更爲現金收購的優勢在于簡單、快捷,但主要只適用于在募投項目僅是收購資産或體量相對較小時。此外,給上市公司現金帶來的壓力也較爲明顯。
包括東方網絡、泰豪科技、西部礦業等公司悉數表示,調整變更方案是爲了盡快完成對標的公司的整合工作,提高資産重組效率。
與樂金健康等因“政策不確定性”先購買標的公司部分股權,決心視情況推進收購剩余股權的方案不同,東方網絡等公司則表示“將根據標的公司後續的業績表現以及業務整合的效果決定是否收購剩余股權”。
2016年5月就開始停牌策劃重組的東方網絡,原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形式購買華桦文化、元純傳媒2家公司的100%股權。在對影視資産的並購監管收緊的情況下,東方網絡撤回增發申請,改爲現金收購華桦文化51%和元純傳媒40%的股權,不再構成重大資産重組。
“今年改爲現金收購的還有個特殊處在于,重大重組涉及在國務院國資委評估備案的,國資委的要求比證監會還要嚴格,很多央企上市公司的發行股份購買集團體系內資産的都暫停了。”有投行人士透露。
9月5日億利潔能就公告稱因“涉及混改”而終止發行股份,擬購資産包由26億元減少至6.4億元,改成以現金支付方式收購。公司稱,擬收購某國有企業持有的某境外企業部分股權涉及國有企業混改的頂層設計,需與相關主管機構溝通協商,但相關程序未能在重組規定的時間要求內完成。
私募基金立規與常態監管同步進行
截至2017年7月底,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9.95万亿元
日前,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及其說明全文,並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業界認爲,這意味著私募基金頂層設計即將落地,將對私募行業産生重大影響。未來條例正式出台之後,私募基金的基礎法規體系將得到進一步完善。
我國私募基金業發展迅速。來自中國投資基金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底,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0110家,已備案私募基金58734只,管理基金規模達到9.95萬億元。
然而,在私募基金業飛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比如,基金管理人過分追求管理規模和收益,對自身的風控合規意識不足等問題。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家私募基金受到監管層的處罰。如江蘇證監局決定對億鑫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揚州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因爲江蘇證監局在檢查過程中發現該公司存在未按基金合同約定披露信息、未建立防範利益沖突的機制等問題。
浙江證監局決定對浙江紫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董事長李棟堅分別警告,並分別處以1萬元的罰款。經查明,紫潤投資存在四方面違法事實: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向合格投資者之外的個人募集資金、未按規定進行備案、未按規定保存資料。
另外,湖南證監局對多家私募基金公司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這是因爲在2017年私募基金專項檢查中,發現多家公司存在問題。比如,湖南天盈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存在公開和誇大宣傳、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不到位、未遵循專業化經營原則等三方面的問題;湖南湘商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存在的問題包括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不到位和私募基金投資運作不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