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长牛可期 区域协同将打开新空间
资本市场相关议题是每年两会的热门话题,近年来,注冊制、《证券法》修订等已得到落实。
各方普遍認爲資本市場長期繁榮可期。在“十四五”新起點上,資本市場將如何邁向高質量發展,今年兩會中的聲音值得期待。此外,人口普查結果即將公布,如何應對老齡化,以及區域協同如何打開新空間等問題,料將被熱議。
合力打造長牛資本市場
资本市场相关议题是每年两会的热门话题,代表委员们一直以来呼吁的注冊制、《证券法》修订、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等建议近年来已得到落实,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极大地得以夯实,各方普遍认为资本市场正处于长期繁荣的起点,A股长牛可期。在“十四五”新起点上,资本市场将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今年两会中的声音值得期待。
證監會在部署今年工作時曾指出,要清醒認識到,資本市場的內外部環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風險挑戰依然不少,必須從“十四五”的中長期視角研判資本市場面臨的新情況新變化新特點,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著力把握好穩與進、系統統籌與重點突破、創新與監管、加大法規制度供給與狠抓落地見效的關系,努力實現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如何讓資本市場賺錢效應更加顯現?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峥在進行兩會前經濟形勢和政策展望分析時建議,推進資本市場投資端的改革,推動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政策盡快落地,優化中長期資金入市環境。建立真正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配套相關稅收政策,開發滿足中國居民需求的養老金公募基金産品,鼓勵居民養老的“長錢”能夠進入個人養老金融産品市場,發揮資本市場爲養老金保值增值的效力。加快構建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壯大專業機構投資者的力量,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積極配置資本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正式發布,意味著經過多年籌備,公募REITs進入實施階段,市場各方對此高度關注。對此,張峥表示,推進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落地,形成示範效應,適時擴大公募REITs試點範圍。REITs作爲一種高比例分紅、高收益風險比的長期投資工具,是高質量、成熟的金融産品,能有效填補中國資産管理市場的産品空白,拓寬社會資本投資渠道,滿足養老金、社保資金、居民理財資金的投資需求。
“公募REITs的推出能夠降低不動産投資門檻,使得普通的個人投資者也能夠享受國家發展的紅利,爲提升居民的財産性收入提供大類資産,充分體現了普惠性。另一方面,投資REITs的回報結構更合理,有利于培養投資者價值投資的理念。”張峥稱。
區域協同料將打開新空間
今年多個省區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鄉村振興提出了新要求,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提升農業産業化水平,開展鄉村建設行動。西南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葉凡認爲,産業轉型是2021年發力重點,三次産業升級齊頭並進。通過産業優化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多數省份2021年的重點任務,具體落實中,涉及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多個領域。工業方面,産業集群與科技創新、高端制造密切相關,可關注地區産業集群發展帶來的增量機會。農業方面,重點關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及種業發展。
人口問題在每年兩會上都會被提及,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政策定調明顯提高。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25年65歲以上人口將達2.05億人,老齡化率將超過14.0%,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國家統計局局長甯吉喆表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將在4月份向全社會公布,有猜測屆時是否會成爲生育政策變化的契機。
如何應對日益嚴重的老齡化?預計會再次成爲兩會熱點問題。中信證券政策研究組分析,單純放開生育的效果或相對有限,中長期生育率的穩定回升需要多種生育鼓勵政策共同發力。預計鼓勵生育政策或在“十四五”時期循序發力,政策的研究制定與效果體現均需要一定時間。
多區域共同發力,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也將是“十四五”時期的重要看點。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三大核心區域有待新變化,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核心引擎地位凸顯,上海發揮好龍頭帶動作用,雄安加快建設成新型城市典範。三大核心區將更突出創新的引領作用,基礎設施、産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協同將深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成爲開放新高地和改革試驗田,貿易投資更加自由化、便利化,以財稅優惠吸引要素流入,尋求差異化的金融發展,法制保障和制度創新加速。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堅持鄉村振興,重大基礎設施補短板,打通陸海新通道,承接更多産業轉移。“十四五”期間,如何打開區域發展新空間,料將成爲今年兩會的熱點議題。
新基建范围首次圈定 今年万亿元投资可期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方面内容。
國家發展改革委首度“圈定”新基建範圍。4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來看,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三方面內容。有業內專家判斷,今年的新基建投資或在1萬億元左右。
信息、融合、創新三大領域組成新基建
“社會各界非常關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是當前比較熱的話題。關于新型基礎設施的概念,我們認真學習中央有關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系統梳理國內外發展現狀,初步研究認爲,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爲引領,以技術創新爲驅動,以信息網絡爲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伍浩說。
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爲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爲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爲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礎設施等。
“當然,伴隨著技術革命和産業變革,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將持續跟蹤研究。”伍浩說。
研究出台新基建發展指導意見
新基建正成爲中國多方發力促發展的一大引擎。今年3月份以來,包括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門多次提及要加快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下一步如何推進新基建發展,伍浩透露了一系列“組合拳”。首先是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出台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有關指導意見。
“鑒于新基建涉及多個行業領域、多個部門的職責分工,也涉及中央和地方事權劃分,編制新基建發展規劃,有助于形成共識和合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吳亞平向上證報記者表示。
吳亞平認爲,新基建發展相關規劃,要突出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明確新基建發展的基本思路和發展路線圖,明確新基建發展的目標、任務和重點,提出重大創新工程、重大建設項目和重大改革舉措,提出投資、財稅、金融、人才等相關政策措施。
其次是優化政策環境。“以提高新型基礎設施的長期供給質量和效率爲重點,修訂完善有利于新興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准入規則。”伍浩說。
另外,還要做好統籌協調,抓好項目建設,包括加快推動5G網絡部署,促進光纖寬帶網絡的優化升級,加快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智能+”升級。同時,超前部署創新基礎設施。
各路企業大手筆投資新基建
新基建的投資規模有多少?吳亞平判斷,今年的新基建投資或在1萬億元左右。
“新基建具有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的特點,按照高新技術産業化發展的路徑和思路投資建設新基建更加適合。新基建原則上應以企業自主投資模式爲主,要主要基于市場化融資,政府可根據需要給予適當的資源、資金和政策支持。”吳亞平說。
上證報記者注意到,各路企業已積極布局投資新基建。中國移動表示,2020年將大幅提高5G資本開支,提升至約1000億元,較2019年公司完成5G相關投資的240億元,有了大幅提高。
另外,阿裏雲20日宣布加碼新基建,3年再投2000億元,用于雲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
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提出:要以改善民生爲導向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和投資增長點
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提出,要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投资增长点
創造有利條件催生更多“獨角獸企業”
据新华社电 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出席。
會上,劉元春、李迅雷、伍戈等專家和徐工集團、浙江泰隆銀行、美團網等企業負責人發了言。大家認爲,上半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顯示了中國經濟巨大韌性,新動能起到重要支撐,減稅降費帶給企業很大實惠,穩定了企業信心,“互聯網+”促進了就業和消費擴大,這些說明宏觀政策有力有效。大家也針對經濟運行中的問題提出了建議。
李克強說,今年以來,國際國內形勢錯綜複雜,全國上下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經濟運行在高基數上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市場主體活力更大釋放,城鎮新增就業超過730萬人,居民收入實現同步增長,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一些指標好于預期,成績來之不易。但也要看到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動力減弱,貿易投資放緩,保護主義擡頭,影響國內經濟的因素和困難挑戰很多,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凝心聚力把自己的事辦好,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統籌做好“六穩”工作,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群策群力、奮發有爲,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推動高質量發展。
李克強指出,上半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定向降准等措施對應對外部挑戰、穩定經濟運行發揮了關鍵作用。要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就業優先政策,適時預調微調,運用好逆周期調節工具。要切實兌現全年減稅降費近2萬億元的承諾,穩定企業預期。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做好就業服務、高職擴招等工作,適應靈活就業健全相關社會保障,多措並舉穩定和擴大就業。
李克強說,要破解多重難題、保持經濟在高基數上平穩運行,關鍵靠更大力度改革開放。紮實落實“放管服”改革新任務,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加主動擴大開放,實施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等制度,培植一視同仁、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熱土。企業要勇于創新和到國際市場競爭。大企業要帶動配套小企業共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催生更多“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新領軍者企業,加快新動能培育和新舊動能轉換。
李克強說,要以改善民生爲導向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和投資增長點。提高消費品質量,增加養老、托幼、教育、健康等領域優質供給,拓展“互聯網+生活服務”。聚焦短板擴大有效投資,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消除民間投資隱性障礙,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因地制宜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現惠民生和促發展雙贏。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科创板蓄势待发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亮点纷呈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科创板无疑是明年资本市场改革最大的亮点。科创板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各层次市场之间的关系将进一步理清,改革将推向深入。这些将是明年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头戏。
科創板蓄勢待發
“科創板可以嘗試類似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同股不同權的制度。”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爲,A股市場可借鑒美國和中國香港等市場的經驗,在制度設計上對優質科創型企業更有吸引力。同股不同權可以有效避免股權被過度稀釋,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
同時,潘向東認爲,可以考慮實施差異化入市制度。科創板旨在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必須保證上市公司的質量與戰略定位。可以考慮在盈利狀況、研發能力、股權結構等方面作出更爲妥善的差異化安排,增強對創新企業的包容性和適應性。此外,可以適當降低投資者門檻,既要培育機構投資者,也要吸引價值型投資者。
中原證券研究所所長王博建議,設計好科創板上市門檻。首先是突出技術優勢和知識産權在IPO過會審核時的權重,如對近3年來發明專利數量和質量進行評估,核定技術類無形資産價值;其次是對研發費用占比提高要求,如近3年年度研發投入不少于營業收入的15%,核心技術占比不低于營業收入的12%。同時,應加強對大股東控股權的約束。上市企業控制性股東在IPO過程中存在的任何嚴重違法違規問題,需交回可控權重對等的IPO募集資金並接受罰款;若存在失信、隱瞞行爲,一經查出,可在一定時期內禁止准入。用于質押、擔保的股票權重,不得重複使用,不再具備相應投票權。
此前,上海證券交易所方面表示,通過發行、交易、退市、投資者適當性、證券公司資本約束等制度,以及引入中長期資金等配套措施,增量試點、循序漸進,新增資金與試點進展同步匹配,力爭在科創板實現投融資平衡、一二級市場平衡、公司新老股東利益平衡,並促進現有市場形成良好預期。
同时,上交所理事长黄红元就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冊制等事项听取业内意见时表示,上交所将抓紧方案的制定和推出,稳妥推进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冊制相关工作,待方案制定完毕后将履行报批程序,并公开征求意见。
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
以注冊制为基础的科创板将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格局,各板块之间的定位、新三板改革等有望成为明年资本市场改革重点。
“無論從數量還是規模來看,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大格局已經確立,工作的重點將放在完善機制、優化結構、可持續發展上。”潘向東認爲,在股權市場,應繼續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爲主線,豐富完善資本市場深化改革開放一攬子方案;在債券市場,可以考慮擴大債權市場的參與主體範圍,提高除商業銀行之外的投資者比重,爲個人投資者的參與提供渠道,提高場內、場外的流動性。
“我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目的在于扩大直接融资、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建议,形成公开市场价值投资体系,加快实现注冊制在科创板运行,提升三板市场交易量和活跃度,加大区域股权市场建设力度。
專家建議,新三板市場制度改革應進一步提速,可適當調降投資者門檻,加快推出精選層。
專家建議,轉板制度建設可先從區域性股權市場與新三板的轉板制度建設著手。同時,區域性股權市場應進一步完善自律監管機制,建立自律監管與行政監管相結合的綜合監管體系。
基礎制度改革再發力
除了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明年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也將亮點紛呈。
“當前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仍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田利輝認爲,例如,細化上市公司股票質押制度,如何通過制度建設從根本上解除股票質押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如何防止纾困行動中的利益輸送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繼續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逐步形成價值投資體系,實現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市場環境。
完善退市制度將持續推進。王博認爲,應該進一步完善退市制度設計,出台細則明確退市要求,設置退市前的預警系統。
股份回購相關制度將進一步完善。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認爲,應加大公司回購股票的信息披露力度,充分說明回購數量、持有時間等信息,尤其是企業再融資時要充分說明回購理由和目的。
潘向東建議,進一步豐富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的處置方式,建立與完善庫存股制度,促進股份回購健康有序發展。
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正持續推進。王博表示,目前關于滬倫通的准備工作基本就緒,做市商系統測試已經完成,經紀業務通關測試即將開始,首批挂牌的中、英企業名單也將發布。我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將不斷加快。
养老目标基金加速推进 本周迎来新一批答辩
养老目标基金从政策推出到产品问世,有条不紊中不乏惊喜。继第二批养老目标基金获批之后,监管层近日又组织了新一轮养老目标基金答辩。业内人士预计,养老目标基金推出的节奏将有所加快。
基金經理進京答辯
記者了解到,昨日多家基金公司養老目標基金經理赴京答辯。本輪答辯將持續數日,參加答辯的養老目標基金主要是以4月19號之後上報的産品爲主;4月11號上報的一批養老目標基金中也有少數産品參與此次答辯。
“答辯時間並不長,給每家基金公司大約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上下午各安排了幾場。”一位已經參加了答辯的基金公司人士向記者介紹了當時的情況。
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此次養老目標基金答辯的問題集中在養老目標基金風控設置、投資策略以及公司的養老目標基金人員配置情況。另一家即將參與本周養老目標基金答辯的基金公司人士也透露,擬任基金經理們非常重視此次答辯,對可能問到的問題都做了充分准備。
據了解,從4月24日首批養老目標基金上評審會答辯至今,監管層已經陸續組織了多場養老目標基金答辯。4月11日首批上報但仍未獲批的的16只養老目標基金中,多數已經走完答辯流程,在等待最後的産品批文。部分上報了多只養老目標基金的公司,參與的答辯次數已經不下三場。
“養老目標基金的推進是行業關注的大事。現在業內已經儲備了不同風險等級和投資策略的養老目標基金,更多的公司也希望在相關稅延政策落地之前拿到産品批文。”一位養老目標基金經理說。
基金募集申請公示表顯示,截至10月26日,共有70只養老目標基金申報,其中26只已經獲批。目前,泰達宏利泰和養老FOF等5只養老目標基金已經成立;銀華尊和養老目標日期2035、萬家穩健養老FOF、富國鑫旺穩健養老等4只養老目標基金正在發行;廣發穩健養老FOF將于11月12日起開始發售。
基金公司奮戰發行
隨著銀行渠道針對養老目標基金的系統改造逐漸完成,養老目標基金陸續進入發行檔期,各公司負責管理養老目標基金的FOF投資部分外忙碌,有的公司投資人員更是要同時准備基金答辯和新基金發行路演。
“重點代銷銀行的總行路演已全部完成,接下來要去券商渠道路演。”一位正在發行養老目標基金的擬任經理介紹,目前銷售渠道反饋的問題集中在基金封閉時長、開始定投的時間以及費率等問題上。“畢竟首發預期規模不高,銷售渠道也只提出了一些常規性的問題。”
備戰養老目標基金發行的還有基金公司的銷售部門,“現在證券市場行情低迷,公司也將養老目標基金發行作爲重點攻克的戰役。這次主要依靠銀行渠道代銷,也不排除動員公司員工參與養老目標基金認購。”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
基金公司電商部也在積極准備養老目標基金發行。“計劃在多個互聯網平台上線,結合投教工作做好場景包裝,爭取在年底前結束首發,讓基金經理明年有個完整的業績周期,有利于後期的産品持續營銷。”一位基金公司電商部負責人說。
“大公司確保養老目標基金到達2億元成立線並不難,公司自購,員工及管理層認購,加起來認購金額達到1億元應該不是問題。”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投教欄目】投資者教育之奇妙森林曆險記
什麽是投資?
爲什麽要投資?
投資的秘籍是什麽?
投資中有哪些風險?
相信許多剛剛接觸投資或者缺乏投資專業知識的朋友對于上述問題並不了解。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在3·15特別策劃、推出以“奇妙森林曆險記”爲主題制作的投資者教育路線圖,將主人公小白兔經過投資森林一路遇到的投資知識點、常見騙局等事件串聯起來,以簡單有趣的畫面教您投資基礎知識,不再做小白。
請把手機旋轉,您就可以隨著小白兔在投資的奇妙森林裏探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