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確定進一步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新措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措施,推动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升级;决定较大范围下调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部署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给他们更多帮扶和关爱。
会议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营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外商投资环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保持我国作为全球外商投资主要目的地地位。会议确定:一是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已明确的取消或放宽汽车、船舶、飞机等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的承诺。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积极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原油、铁矿石等期货交易,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更多参与地方政府债券承销。二是对标国际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今年7月1日前要完成修订出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工作。将清单内投资总额10亿美元以下的外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下放至省级政府审批和管理。简化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程序,在中国境内注冊企业选聘符合条件的外国人才可在2个工作日内获发签证。三是保护外资合法权益。严打侵权假冒、侵犯商业秘密、商标恶意抢注等行为,大幅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法定赔偿上限。四是强化国家级开发区利用外资重要平台作用,示范带动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五要完善和用好信贷、用地、社保等支持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引导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和现代农业、生态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會議指出,進一步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有利于擴大開放、滿足群衆需求,倒逼産品提質、産業升級。會議決定,從今年7月1日起,將服裝鞋帽、廚房和體育健身用品等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15.9%降至7.1%;將洗衣機、冰箱等家用電器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20.5%降至8%;將養殖類、捕撈類水産品和礦泉水等加工食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從15.2%降至6.9%;將洗滌用品和護膚、美發等化妝品及部分醫藥健康類産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8.4%降至2.9%。有關部門要落實降稅措施,防止中間環節加價獲利,讓廣大消費者受惠,促進國內産業競爭力提升
證監會:取消上市券商財務年報更正後需全面審計的要求
4月27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表示,证监会近日对《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9号——财务信息的更正及相关披露》进行修订,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爲規範公開發行證券公司財務信息披露行爲,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證監會對上述文件進行了修訂,進一步完善了財務更正的信息披露監管要求,旨在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更好的滿足投資者信息需求。
修訂後規則共11條,包括總則,適用範圍,具體編報,披露要求和生效時間等。
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不再要求對更正後的年度財報一律進行全面審計,允許進行部分審計和專項鑒證,避免造成對公司成本和審計資源的不必要耗費。二是,適度延長更正後經審計年度財報的披露期限,留出足夠時間保證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質量。三是改進和明確部分披露方式和內容,消除實務執行對規則的不同理解。
資金面更明顯的改善有待跨月
尽管降准刚实施,但在面对大额逆回购到期,央行仍进行了适量对冲,侧面反映出短期流动性仍存在一定压力。4月26日,央行重启公开市场操作(OMO),开展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净回笼1500亿元。月底的市场资金面仍偏紧张。市场人士指出,降准释放资金大部分被置换或吸收,短期在月末及假期因素等影响下,货币市场波动尚未完全平复,更明显的改善要等到跨月后。
重啓逆回購操作
26日,央行重啓OMO,實施10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全部爲7天期,中標利率2.55%,與前次操作持平。
央行于25日正式實施降准置換中期借貸便利,共釋放資金近1.3萬億元,相關銀行同時歸還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共9000億元。兩者相抵,淨釋放資金近4000億元。當日,央行未開展OMO,逆回購到期淨回籠1500億元。
26日,央行逆回購到期量增至2500億元,是最近3個月逆回購到期量最多的一天。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央行爲何會重啓OMO。
“雖然剛剛實施了降准,但此次降准投放的資金大部分用于置換MLF,又被逆回購到期對沖掉部分,在資金面尚不平穩的情況下,市場對央行流動性支持仍存在需求。”一位資金交易員表示。
資金面仍待修複
26日,市場資金面繼續偏緊,緊張程度較前幾日有所減弱,貨幣市場利率整體走低,中長端下行相對明顯。
昨日,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市場上,隔夜品種小降1BP至2.79%;代表性7天品種DR007跌4BP至2.95%;14天和21天期品種均下行超過20BP,但仍處于4.7%-4.8%的高位,更長期限的2個月回購利率跌17BP至4.27%。
交易員稱,昨日銀行間回購市場流動性偏緊,早盤銀行少量融出隔夜資金,午後隔夜成交價一度反彈,臨近下午4點,逐漸有機構融出,尾盤市場供求實現平衡;受五一假期影響,7天跨節資金需求較旺。
交易所回購市場資金仍顯緊俏,上交所隔夜回購利率GC001日內多數時間成交在7%以上,最高成交到9%,收盤報7.825%,較前收盤價小幅走低,但仍遠高于上半月2.4%左右的正常水平。
26日,3個月以內各期限Shibor也全線走高。隔夜Shibor漲3.7BP至2.765%,作爲中長期貨幣市場利率標杆的3個月Shibor小漲0.8BP至3.99%。
市場人士表示,此次降准釋放資金大部分被回收,加之上半月央行通過OMO回籠了不少資金,上周稅期投放量也並不大,目前流動性總量並不算高,市場資金面的平複需要一定時間,且面臨月末、節假日現金走款等影響。預計資金面出現更明顯的回暖,要到下月初。
另有市場人士表示,央行降准、政治局會議等釋放了政策微調信號,貨幣政策回歸實質中性,但仍面臨去杠杆和中美利差收斂的制約,不會出現大幅放松。近期美債利率上行較快,促使市場參與者重新修正對貨幣政策的預期,貨幣市場可能不會比一季度更寬松。
3月份信贷新增规模或升至1.8万亿元 机构预计M2增速为9.1%
针对3月份的信贷新增规模,机构普遍认为,将季节性回升,且表外转表内的趋势仍将延续。3月份信贷新增规模至少在1.1万亿元以上。与此同时,信贷增量的反弹等因素共同支撑下,M2增速或进一步反弹至9.1%附近。
“曆年3月份的表外融資規模往往較高,因此3月份表外融資向表內轉移的壓力較大,或將帶動新增信貸規模達到1.5萬億元。”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3月份新增貸款量環比應較2月份有所回升,因爲2月份信貸增量受假期影響較大。然而3月份開始,國內債券發行逐漸開始增加,1月份-2月份債券發行約4.85萬億元,而3月份債券發行已超3.75萬億元。盡管銀行通常優先考慮信貸投放,但銀行業金融機構債券配置增多,會影響信貸投放。同時,金融去杠杆後,部分表外融資需求又逐漸參與到競爭表內融資需求的隊列中來。綜合預計,3月份的信貸增速保持穩定的可能性較大,信貸增量約爲1.25萬億元。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3月份信貸將季節性回升,且表外轉表內仍將延續,預計3月份信貸新增1.1萬億元。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表示,非標等表外業務轉表內的趨勢將會延續,3月份信貸增速依然可以維持穩定,預測信貸增速爲12.9%左右,新增貸款1.3萬億元。
當然,也有機構的預測更爲樂觀。國海證券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3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達1.8萬億元,超出市場預期。
3月份原中國銀監會下發《關于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監管要求的通知》,將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要求由150%調整爲120%-150%,貸款撥備率監管要求由2.5%調整爲1.5%-2.5%。上述報告顯示,撥備覆蓋率的下調一方面有利于銀行處理不良貸款,配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處理僵屍企業;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銀行增加資本金,爲表外資産回表做好准備,這也是對于3月份貸款預測偏高的重要原因。
連平認爲,3月份的M2則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一是信貸增量的反彈;二是財政存款的下放;三是債市短期的利率回落行情,增加了機構配置的動機。三方面因素可能共同支撐M2增速進一步反彈至9.1%附近。
“3月份的流動性環境整體較爲平穩,或意味著M2增速繼續小幅回升至8.9%。2月份M1增速較低主要受到春節錯位影響,預計3月份M1增速回升至10.5%。”李慧勇認爲。
李超認爲,央行今年第一季度的貨幣政策總體不緊,超儲率同比均處在上行區間,基礎貨幣的增加有利于廣義貨幣M2的增速維持穩定,預測3月份M2增速爲8.8%,M2依然處在擴張區間。M1增速在2月份春節因素的影響下出現較低增長,隨著春節因素過去,3月份M1大概率將會反彈,預計3月份M1增速爲12.5%。
多项工业数据超预期 实体经济暖意浓
天气乍暖还寒,但实体经济暖意渐浓。今年以来,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挖掘机销售量等数据表现纷纷超预期,实体经济向好迹象明显。
多項工業數據表現超預期
一季度國民經濟數據將于下周二出爐。近期公布的一系列工業經濟數據表現均令市場感到驚喜。
據國家發改委數據,1-2月全國用電量同比增長13.3%,增速創5年來新高。其中,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1.2%,增速同比提高4.3個百分點。同時,制造業用電量增速加快,制造業的31個行業中,有29個實現了用電正增長。
國家發改委分析稱,主要經濟指標的向好,是拉動全社會用電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預計4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作爲觀察實體經濟的一項重要指標,鐵路貨運量的回暖也印證了經濟向好。數據顯示,前兩個月,鐵路貨運量完成6.4億噸,增長8.8%,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8.1個百分點。
一些工業機械的銷售數據也超市場預期。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械分會行業統計,3月份共計銷售各類挖掘機38261台,同比增長78.9%。
財政部昨日公布的一季度財政數據中亦有亮點可尋。一季度,受工業生産運行加快影響,工業增值稅同比增長16.6%。
“從目前數據來看,實體經濟運行整體平穩。”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唐建偉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經濟增速的季度波動會與去年一樣,不會有明顯波幅,整體會比較穩定,個別月份數據超預期並不改變經濟整體平穩運行的格局。
此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諸多數據也有超預期的表現。比如,3月份制造業PMI大幅回升1.2個百分點至51.5%,表明制造業擴張提速。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增速同比和環比均有所提高。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司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PMI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發展態勢,並且預期向好,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不斷積累增多,爲全年經濟穩定健康發展奠定良好開局。
實體經濟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實體經濟的“暖意”更體現在質量效益的提升上。
工業用電量“此消彼長”的變化折射出産業結構的優化。發改委數據顯示,1-2月份,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增速有所回落,但新興産業用電保持增長勢頭。比如,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8.5%,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10個百分點以上。
從工業生産看,生産結構持續優化。據統計局數據,1-2月份,高技術産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9%和8.4%,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7和1.2個百分點。
此外,從工業企業運營情況看,工業企業收入起步向好,盈利能力增強。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6.1%,增速比2017年12月份加快5.3個百分點,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工業經濟運行呈現積極變化,工業收入保持良好增長態勢,企業效益開局向好。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也對上證報記者說,目前來看,一季度實體經濟基本延續去年四季度增長軌迹,將維持穩中向好的態勢。
经济增速约6.5% 传递高质量发展信号
国内生产总值(GDP)目标增速是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受市场关注的数字之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今年提出的經濟增長目標6.5%左右,對比發現,與2017年6.5%左右的增長目標沒有變化。證券時報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這是連續第二年提出6.5%的經濟增長目標,這個目標是科學的、合理的。
在潘建成看來,這個目標的設定有這幾方面的含義:首先,這個目標是有可能實現的。2017年中國經濟的動能在增強,在這個背景下做出的目標設定是完全可以實現的;而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6.5%的增長目標奠定非常堅實的基礎;同時,滿足充分就業的考量,6.5%增長速度,才能滿足增量的就業。
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上述主要預期目標,考慮了決勝建成小康社會需要,符合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際,從經濟基本面和就業吸納能力看,6.5%左右的增速可以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
潘建成還解讀稱,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6.9%,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提升增長目標,但再次提出6.5%左右的增長目標就是爲了高質量經濟增長。體現了不過分追求速度、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導向。
同時,經濟增速目標的穩定,有助于穩定社會預期,有助于經濟平穩增長,也符合目前經濟的客觀規律。從2014年的7.5%左右、2015年的7%左右,到2016年設定6.5%~7%的區間目標,再到2017年預期目標6.5%左右,這些都有利于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
“今年中國經濟會繼續沿著平穩增長大的方向發展,不會出現大的波動。”潘建成指出,2018年中國經濟有不少積極因素:世界經濟的複蘇爲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得經濟增長動能持續提升;消費不斷升級,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增強;産業不斷升級,新材料、生物科技等新動能對經濟增長作用加大。
去年中國經濟有穩定增長的基礎。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過去五年來,我國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國內生産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年均增長7.1%,占世界經濟比重從11.4%提高到15%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經濟增長與質量、結構、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這是五年來一系列重大政策效應積累,各方面不懈努力、久久爲功的結果。